91久久精品都在这里|97国产喷水福利在线二区|99爱国产精品免费精品在线|99热这里有精品之

  1. <style id="0e7yf"></style>

    <style id="0e7yf"><u id="0e7yf"></u></style>
        首頁 > 健康教育 > 健康教育
        高血壓健康教育要點
        時間:2020-09-29 作者: 閱讀:16376次 打印本頁
         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,容易引發(fā)腦卒中、冠心病、心力衰竭、尿毒癥等并發(fā)癥,致殘、致死率高。
        一、高血壓診斷標準
          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,非同日3次診室血壓測量收縮壓≥140mmHg和(或)舒張壓≥90mmHg,可診斷為高血壓。如目前正在使用降壓藥物,血壓雖然低于140/90mmHg,仍應診斷為高血壓。家庭連續(xù)規(guī)范測量血壓5-7天,平均血壓≥135/85mmHg可考慮診斷為高血壓,建議就診。
         二、高血壓的臨床表現(xiàn)
        高血壓主要表現(xiàn)為頭暈、頭痛、眼花、胸悶、乏力、夜尿多等癥狀,但有些患者沒有自覺癥狀,因而高血壓也被稱為“無聲殺手”。中年以上人群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血壓水平,特別是在工作緊張、勞累等感覺不舒服時要及時測量血壓。
          三、定期測量血壓
          1.18歲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監(jiān)測血壓,至少每年測量1次血壓,關注血壓變化。
          2.超重或肥胖、高鹽飲食、吸煙、長期飲酒、長期精神緊張、體力活動不足等高血壓高危人群和血壓為正常高值者(120~139/80~89mmHg),應經常測量血壓。
          3.醫(yī)療機構對35歲以上首診居民測量血壓,發(fā)現(xiàn)血壓升高,應持續(xù)監(jiān)測。
          4.積極提倡高血壓患者在家庭自測血壓和加強自我管理,血壓達標且穩(wěn)定者,每周自測血壓1次;血壓未達標或不穩(wěn)定者,應增加自測血壓的次數。
          5.推薦使用經過國際標準認證合格的上臂式全自動電子血壓計。
          四、高血壓的主要危險因素
           高血壓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:高鹽飲食、超重和肥胖、身體活動不足、高血脂、吸煙、過量飲酒、長期精神緊張,以及高齡、遺傳因素等。采取健康生活方式,積極治療,有助于延緩并發(fā)癥的發(fā)生和發(fā)展,減輕心、腎、血管等靶器官的損害,促進身體康復,改善生活質量。
         五、高血壓的治療
         1.絕大多數患者需要長期和規(guī)律服用降壓藥,降壓治療要達標。
         2.降壓治療的血壓目標:單純高血壓患者,血壓降至140/90mmHg以下,可耐受者建議降至130/80mmHg以下;合并糖尿病、慢性腎臟疾病、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的患者應降至130/80mmHg以下;80歲以上患者降壓目標在上述目標值基礎上可適當放寬。
          3.大部分高血壓屬于原發(fā)性高血壓,一般不能根治,需要長期服藥治療。只要堅持規(guī)律服用降壓藥物,科學降壓,心腦腎并發(fā)癥風險就會下降。不盲目相信非法廣告或偽科學宣傳,不能用保健品、保健理療或食療替代降壓藥治療。
          4.大多數高血壓是可以控制的,控制不佳者應及時就醫(yī)。
         六、高血壓的預防
         1.堅持運動:經常性的身體活動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,如健走、游泳、太極拳、家務勞動等,活動量一般應達到中等強度。
         2.限制食鹽攝入:高鹽飲食顯著增加高血壓患病風險,成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。
         3.減少攝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,限量使用烹調油,多吃蔬菜和水果。
         4.少吃快餐:盡量在家中就餐,有利于控制脂肪、鹽和糖的攝入量。
         5.戒煙:吸煙有害健康,吸煙者應盡早戒煙。
        七、高血壓管理
          高血壓是終身性疾病,需要長期監(jiān)測和規(guī)范治療;鶎俞t(yī)療衛(wèi)生機構通過國家基本公共衛(wèi)生服務項目為35歲以上高血壓患者提供長期隨訪管理服務。高血壓患者應加強自我健康管理,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遵醫(yī)囑按時服藥,定期隨訪,以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(fā)生風險。
        八、高血壓的流行與危害
         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,是心臟病、腦卒中、腎病發(fā)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。我國因心腦血管病導致的死亡占居民總死亡的40%以上,約70%的腦卒中死亡和約50%的心肌梗死與高血壓密切相關。

         
        上一篇:血吸蟲病防治知識
        下一篇:寒假期間兒童青少年預防近視健康科普20詢解
        Copyright © hsqyy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        皖ICP備2021005833號-1 皖公網安備34100302000219號
        互聯(lián)網違法違規(guī)信息舉報電話 黃山市黃山人民醫(yī)院 0559-8532731 黃山區(qū)網信辦 0559-8500135
        黃山太平網技術支持